扫描访问手机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师资

药理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发布者:yxy    发布时间:2021-03-27

药理学

于功昌,男,1981.08出生,研究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科教科科长、实验室主任,担任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主要从事退行性骨与关节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药物筛选与制剂临床转化研究,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7项;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9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53篇,参编著作2部(副主编),授权专利5项。目前在研主持和为主参与的项目有国家十四五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示范工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省共建重点项目等课题,可支配科研经费300余万元,能够充分保障研究生的课题经费支出及生活补助,免费为学生提供宿舍。

 

王瑜珺,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20036月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20096月通过沈阳药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培养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20099月至20133月在美国天普大学药理系和物质滥用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训练,从事阿片受体功能和成瘾机制研究。长期从事阿片受体功能、成瘾机制研究和低成瘾性镇痛药、戒毒药开发。研究工作揭示了阿片类物质引起奖赏效应和戒断后负性强化的分子机制,以研究中发现的kappa受体为靶标,合作开发了多个低中枢副作用的镇痛先导化合物。在Molecular PsychiatryEmbo Molecular MedicineCell Reports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等期刊发表论文47篇,以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论文27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


 宋春红,中药学博士,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市中心医院常青树优秀中青年医师培养工程学术型人才,济南市领军人才。山东省中医药与应激损伤研究重点实验室应激与典型情志病的发生及中医药干预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济南市中药神经精神药理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实验新型专利6项。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1项、二等奖2项。

电子邮箱:sch-64552@126.com,电话:13869108369

研究方向:药理学;应激与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及中医药干预。

 

陈哲生,潍医学者、教授。1988年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于日本鹿儿岛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在美国Fox Chase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至今担任美国St. John’s大学药学系肿瘤药理室主任和博士生导师,并于2010年被聘为终身教授。2016年至今担任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教授是肿瘤耐药逆转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主要从事肿瘤耐药机制及其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致力于克服ABC运转泵介导肿瘤多药耐药。已在Chemical Society of ReviewDrug Resistant UpdateMolecular CancerCancer ResearchJBC等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250余篇,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4项,撰写英文著作11部,应邀在国际大会和学术机构作学术报告200多次。现担任Recent Patents on Anticancer Drug Discovery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Update等杂志主编,Frontiers in Oncology等杂志副主编,其他28个杂志的编委和200多个杂志的审稿人。

 

李燕,现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20186月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186月到20209月在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9月到20232月,任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研究员;20233月全职加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长期致力于双同源重组酶谱系示踪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整合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再生医学和生物信息学,以小鼠为主要模式生物,在探讨哺乳动物心脏心肌细胞来源,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换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庞晓明,药理学博士,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淄博市中心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I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负责人,山东省卫生健康药学专家库成员,山东省首批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淄博市中青年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级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研究者(PI)承担I/BE临床试验项目20余项。

学术兼职:淄博市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临床研究培训基地委员、山东省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伦理学会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与评价分会理事、山东省医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分会青年学组成员、山东省医院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

 

姚景春,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鲁南制药集团新药药理中心主任,新药安评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化合物以及小分子化药的免疫药理、毒理研究。曾经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临沂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第十一届山东省发明创业奖一等奖。曾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临沂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临沂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临沂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共计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30余项,PCT专利4项;承担(任务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或课题技术负责人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课题6项。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科技发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药促会脑神经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毒理学会常务理事、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药理学会理事、山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等。

研究方向:1. 中药、天然药物与小分子化药的免疫药理研究;2. 新药毒理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邮箱:yaojingchun@yeah.net

 

黄敏,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国家杰青。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抗肿瘤新药研发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重点聚焦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代谢重塑特征,开展创新药物研发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合作研发2个抗肿瘤新药获美国FDA和中国NMPA批准开展临床研究,授权专利14项。迄今,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作为通讯(含共同)作者,在Cancer CellMol CellNat CommunCell ResCancer Res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谢欣,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课题组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两任973首席科学家。 新药筛选中心副主任,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及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美国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神经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通路与重大疾病(自身免疫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相关性研究及基于GPCR的新药研发;小分子化合物调控干细胞命运的研究及新药研发(小分子诱导体内细胞重编程及转分化)。

 

孙一立,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6-2019年在上海药物研究所继续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围绕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发现及机制研究、肠道关键功能开展研究工作。关注肠道内分泌、肠道屏障、肠道干细胞等功能以及相关疾病开展疾病关键靶标发现、筛选体系构建以及候选新药发现。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研发的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糖尿病候选新药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申请专利5项,授权2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项目。

 

刘小金,硕士,副主任药师。2009年毕业于青岛大学获药理学硕士学位,入德州市人民医院从事药学工作。主要从事药效学相关研究,方向抗凝药物、碘对比剂、中药注射剂等疗效对比及不良反应观察。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9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承担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项目各1项,参与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3项、山东省新型药用辅料与缓控释制剂工程实验室1项,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项目1项。荣获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德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荣获德州市2018年度第十四届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和2019年度第十五届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2项。

 

朱文静,青岛市市立医院,副主任药师。研究方面关注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分子机制方向,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前期以生物信息学为基础,筛选存在异常表达、影响肿瘤进展的基因,明确其在肿瘤诊断、治疗、预后中的作用,为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寻找有效的分子诊疗靶点,对于肺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主要研究方向为 SnoRNA 等非编码RNA 在卵巢癌、肺癌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熟练精通分子克隆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荧光影像学技术,以及小鼠PDX模型、类器官培养等技术。博士毕业后,一直坚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先后申报获批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及多项青岛市级课,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1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近5年以一作/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6篇,授权专利两项,个人累计影响因子达40分。

 

张玉,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神经药理学研究,致力于探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开展药物干预新靶点的应用基础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动物行为学等实验技术,系统解释候选化合物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理学作用机制。迄今为止在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Molecular Neurobiology, Experimental Neurolog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7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3 篇。主持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并参与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多个项目。荣获 2021 年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青年学术推广优胜奖

 

郭任,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87月至20207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2月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主要从事肝脏再生,肝脏体内重建,肝细胞体外扩增,肝脏疾病新治疗靶点的发现和药物开发,和运用肝脏类器官模型探究复杂肝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开发等相关研究。主持中国科学院器官重建与制造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多个项目。

 

薛霞19841月,药理学博士,副主任药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药品调剂科副主任,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目前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泰山学者团队核心成员,获2019年度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优秀青年人才称号,在20182019学年生产实习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山东大学药学院优秀带教教师

通讯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北园大街247号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TEL0531-85875507

Email201162013976@sdu.edu.cn

研究领域:抗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研究、中药及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等。

学术兼职:山东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担任青年学组副组长,山东省药学会静脉用药安全调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与应用分会担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二届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东省药理学会担任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担任委员。


许懿女,1983年7月出生,2010年6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锦州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人从事药理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抗真菌药物药理、抗真菌药物新靶点研究、白念珠菌非整倍体研究以及白念珠菌耐药/耐受新机制研究等。研究期间以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面上项目1项、医院院长基金重点项目1项及青年项目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10篇(累计IF:48.246)。近2年发表SCI论文6篇(总IF:24.9)。



藏洁女,医学博士中共党员,鸢都学者青年专家,就职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BiomaterialsIF12.8)、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3)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获2023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发展青年项目1科研经费充足,可支配经费130。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邮箱2457232961@qq.com.

研究方向:

纳米医学:1)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方面的调控机制研究;2)智能化递药系统在肿瘤免疫、炎症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科研项目:

1. MSC源性外泌体基于CMPK2-cGAS-STING信号通路调控SLE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24021122025-012027-1230万,在研,主持

2. MSC源性外泌体通过CD300E/JAK1/STAT1信号轴调控SLE巨噬细胞表型及功能改变的机制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ZR2024QH2282025-012027-1212万,在研,主持

3. 潍坊市人民医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获批经费100万元。

代表性论著:

1.Zang, J.; Yang, Y,; Zheng, X; et al., Dynamic Tagging to Drive Arginine Nano-Assembly to Metabolically Potentiate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 Biomaterials, 2023, 121938.

2.Zang, J.1; He, R.1; Liu, Y.; et al., A size/charge/targeting changeable nano-booster to realize synergistic photodynamic-immunotherapy with high safety. Chem. Eng. J. 2022, 434, 134585.

3.Jiang, J.1; Zang, J.1; Ru, Y.; et al., Patient-driven discovery of CCN1 to rescue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in diabetes via the intracellular EIF3A/CCN1/ATG7 signaling by nanoparticle-enabled delivery. Biomaterials, 2022, 121698.

4.He, R.1; Zang, J.1; Zhao, Y.; et al., Nanofactory for metabolic and chemodynamic therapy: pro-tumor lactate trapping and anti-tumor ROS transition. J. Nanobiotechnology 2021, 19, 426.

5.Guo, X.1; Hong,T.1; Zang, J.1; et al., Thrombus-Specific/Responsive Biomimetic Nanomedicine for Spatiotemporal Thrombolysis and Alleviati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Nanobiotechnology 2022, 20, 531.